欢迎来到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央企“双创”工作

神华集团公司: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

来源:神华集团公司 作者: 时间:2016/4/19 14:34:55 浏览:

目前,全球基于互联网等方式的创业创新蓬勃兴起,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对神华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转型升级正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的有关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神华集团积极把握发展机遇,不断变革创业创新组织形态,努力优化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资源的配置方式,持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技术领先、管理先进、价值创造、创新驱动”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


一、“双创”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投融资模式有关情况


对新技术首次工业化,存在一定技术和市场风险的项目,开展骨干科研人员和管理团队持股改革试点、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如,拟建设的可热熔加工交联聚乙烯项目,该项目以普通聚乙烯为原料,生产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耐高温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的高端材料,可应用于化工容器及军用箱领域,实现产品的大幅增值(由普通聚乙烯的约1万元/吨增加到4万元/吨)。由于该项目尚存在一定的技术和市场风险,为调动科研人员及市场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开展了骨干科研人员和管理团队持股的改革试点。项目核心团队共同参与本项目的投资,持有一定股比。再比如,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该项目也是新技术的首次工业化,尽管目前在4000吨中试厂已初步取得成功。但要实现工业化,神华管理团队对放大风险还存在一定的担忧。已有一些风险投资基金对该项目感兴趣,有意愿参与投资。我们准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以减少自身的投资压力,分担项目风险。


(二)创新商业模式有关情况


一是积极推行“轻资产运营”模式,降低公司资本投入,重点是削减生产领域内大量固定资产投入,以提高资本回报率。对铁路机车、船舶、港口装卸设备等可移动资产优先选择经营租赁模式,减少自有资产购置;加大露天矿剥离业务、煤化工公辅设施、设备维修、矿业服务、后勤服务等市场较成熟业务的外包比重。其中,西湾露天煤矿通过采用专业化外包运营模式,节约设备购置等投资约15亿元,降低运营成本15.54元/吨;对高成本、无边际贡献、与主业关联度不大的资产进行处置剥离。


二是积极创新营销模式。神华自行设计开发了B2B电商平台,神华煤炭交易网于2013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不仅销售神华生产的煤炭产品和煤化工品,还开展外购煤的竞价采购业务。交易模式包括竞价交易、挂牌交易、大客户业务通道、小长协等,涵盖了目前国内煤炭交易各种模式。截至到今年9月30日,两年多时间,神华煤炭交易网累计销售煤炭4.8亿吨,煤制化工品152万吨,外购煤采购2393万吨。


(三)创新创业技术平台有关情况


目前神华共有研发机构14家,包括国家级研发机构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直属科技创新机构3家,二级公司企业技术中心4家。其中,国家级的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分别是:


“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是煤炭行业仅有的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之一。


煤炭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2008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已建成多套高温高压煤液化反应高压釜、煤直接液化技术开发平台、吨级863催化剂制备装置等大型研究平台。为煤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研究、催化剂制备技术研究、残渣萃取及残渣综合利用研究、煤直接液化油品性能研究和煤直接液化、溶剂加氢反应器及相关直接液化装备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条件,为神华煤直接液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国家能源煤炭清洁转换利用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在2010年经国家能源局批准建立。由神华集团和浙江大学共同建设。具备煤炭清洁转化工艺、装备、催化剂等系列技术工程化开发和放大试验平台。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炭热解、煤高效燃烧、煤基清洁液体燃料、煤基新材料、煤化工催化剂、煤转化过程污染物脱除与利用、煤化工CO2捕集与利用等现代煤炭清洁转化利用产业所需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解决我国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分设煤炭科学研究所、煤化工研发中心、炭基材料研发中心,并成立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煤化工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炭基新材料研发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宁夏大学等合作建立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成树脂实验室、煤炭间接液化联合实验室、宁东基地煤化工资源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四)创新孵化平台有关情况


2009年,神华集团组建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简称“低碳所”),累计投入超过12亿元。目前低碳所汇集了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截止2014年底,拥有“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专家18人,研发人员218名,其中海外引进科研人才60余人。形成了由首席技术官及相关科研中心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从各研发中心调配科研人员和专业设备组成项目团队。在项目管理和实施上,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TRI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3 Stage-gate门径管理方法等先进科研管理理念和方法。在绩效管理、人员晋升与激励方面,实施了“双纬度、九宫格”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研发、职能、管理”多渠道晋升体系,推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开放式用人机制。在成果转化与激励方面,初步形成“与业务公司对接”、“成果市场化”及“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三种模式。


(五)创新创业活动有关情况


一是定期召开科技大会表彰科技先进工作者。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2014年第四届科技表彰会评选出“神华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先进单位”9个、“神华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先进集体”40个、“神华集团公司科技管理先进个人”80名、“神华集团公司专利之星”10名和“神华集团公司专利优秀工作者”10名,并给予奖金奖励。还开展了“科技进步奖”和“科技论文奖”的评选活动,共颁发奖金600万元。


二是开展企业专利之星评选活动。为激励大众创新、员工创新,鼓励员工申报知识产权, 对每项发明专利奖励10000元,实用新型奖励3000元。每二年评选一次集团“专利之星”,激发了员工创新热情。截至2015年8月,神华累计申请专利4502件,拥有有效专利2968件,两项指标均列煤炭行业首位。这些专利发明人主要为一线技术人员,共涉及技术发明人约2.5万人次。


(六)创新创业机制体制建设情况


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加强科技委员会在科技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研发体系、科技人才、研发项目等重大科技事项的咨询和指导作用。抓好1大创新园区(神华技术创新基地)、2大技术研发示范基地(煤制油气及精细加工、煤炭伴生资源综合利用)、3个国家级研发机构(煤炭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能源煤炭清洁转换利用技术研发(实验)中心、神宁煤业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建设运行,打造技术和知识产权实现价值创造的创新体系。制定技术许可、技术转让等技术贸易管理办法,推进煤制油、煤制烯烃、数字化矿山、煤矿地下水库、煤炭分级利用、清洁高效燃烧等成熟技术形成完整技术解决方案。


健全科研人员创新激励机制。以低碳所和中国节能减排公司为试点,建立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对外实施技术许可、技术转让等,其所获利润可按一定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加快混合所有制试点,多元投入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选取投资规模适度、具备先进性和良好推广前景的科技创新项目,鼓励研发及管理人员出资参股,最大限度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低碳所、神华技术研究院等为创新平台,通过“千人计划”等方式,实现人才引进目标。同时抓好内部人才潜力的挖掘和培养。抓好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规划。选拨、聘任一批集团公司首席专家、高级专家、子分公司首席专家、高级专家和专家。发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煤炭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建立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科技人才的机制,培养高水平的研发和科技管理人才,打造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科技创新团队。


加快核心技术创造效益。以神华—清华气化炉合作开发为试点,明确知识产权权属,建立分享机制,积极主张装备成果推广中的知识产权收益,实现专利运行的价值最大化。以神东8.8米高端综采设备研制为试点,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加大核心技术成果的分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创造。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重点围绕煤炭开发地下水和生态保护(绿色开采)、数字矿山、煤分级提质利用、燃煤电站超低排放、煤制油气与精细化工品、煤基多联产及多形态能源耦合开发、低成本高效污水处理、页岩气与可燃冰新能源开发、CCUS等技术,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通过建设示范工程,掌握工程设计、施工、重大装备研制等工艺全流程核心技术,做清洁能源供应方案的提供者。


二、“双创工作”的下一步计划


(一)总体考虑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把“双创”工作落到实处。


工作定位是:紧紧围绕神华集团的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按照“立足企业、引领行业、服务国家、面向世界”的原则,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全球清洁能源科技发展中发挥带动作用,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企业提供持久动力。


总体思路是:全力打造以产运销一体化产业链为基础的煤基能源板块,以高端新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清洁能源产业板块和以技术创新、转让推广为基础的清洁能源技术板块”。在“新三板”建设中,科技创新不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更是其他两个板块的先导和支撑,是打造国际知名清洁能源供应商与清洁能源供应方案提供商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的总体目标:以清洁能源供应商自身需求和清洁能源方案提供商服务要求为目标,研究未来能源前沿领域技术;探索新技术的获取途径,并采取直接研发、合作获取等方式获取神华所需的前沿技术;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建立起创新支撑体系,以低碳所、研究院等内部研究机构为中心,完善“三位一体”创新基地建设,建立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重点工作举措


在技术创新上实现“四个转型”,一是实现煤炭从燃料向燃料原料开发并重转型。继续强化神华在煤炭开发利用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技术领先地位以及一体化优势,在煤气化、煤制油气、煤制特种燃料、煤制烯烃与煤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占领技术与市场制高点。二是实现从单一煤基主体能源向多能源协调耦合发展转型。重点开展煤铀共采、煤油共炼,煤气互补等工艺研究,核能、太阳能、风能制氢与煤多联产耦合,煤与垃圾、生物质利用耦合等技术的布局和超前研发,充分发挥化石能之间碳-氢互补的特征,充分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之间多联产协同耦合的特征,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和产业效益。三是实现从高碳粗放型向超低排放清洁高效利用转型。推广、采用燃煤电站超低排放、烟气污染物一体化深度脱除、二氧化碳捕获与利用(CCUS)、先进循环流化床发电等技术,全力转变化石能源高碳、粗放的开发利用模式,将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降至最低,满足未来社会对环保和温室气体减排更严格的要求。四是实现从能源生产消费向互联互动智能化方向发展转型。通过跨界整合与颠覆创新,开发多能源多联产电力、燃料、化工品,研发、推广基于信息智能化系统能级耦合技术、基于物联网的能源优化与存储技术、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实现多种不同类型产品的联产,实现产品生产、污染物治理、碳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工艺的耦合与集成,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池、技术标准池、发明专利池、工程设计池,构造从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最大程度挖掘科技创新的价值。


在制度创新上实现“三个突破”。按照“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建立健全基于价值创造的科技创新机构、资金、项目管理体系,增强转型升级的动力。一是建立体系化的科技创新主体。通过重组整合,构建多个创新基地、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形成技术力量相对聚集的研发团队。在建立健全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基础上,推进二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鼓励组建跨专业的项目研究小组,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扶持。积极开展企业前瞻性、战略性、共性技术研究、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应用性工艺技术研究。二是完善全周期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建立涵盖项目立项、审批、开发、验收、应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形成一整套适应神华发展的决策、实施和检验程序及标准。加强过程监控,建立项目退出通道;想方设法畅通集团内部“产、研”割裂的瓶颈与“中梗阻”,打通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断头路”。三是改变投入和资助方式。紧紧围绕集团主营业务抓创新。集中资金和力量在煤炭绿色开采技术、清洁转化技术、轴重30吨以上重载列车运行技术、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等方面求突破。积极研究神华集团设立绿色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或创投基金的可行性,投资方向集中在新能源、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行业新项目、符合低碳方向的传统能源技术革新项目,以及集团自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


在管理创新上解决好“三大问题”。目前,神华的管理创新到了一个需要战略引领、系统提升,同时也需要深耕细作、注重细节的阶段。在科技管理的创新上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创新项目的价值,二是如何确定科技人员的贡献,三是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奖惩体系。对于创新项目的价值,要依据科技成果的不同阶段,研究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制定集团公司技术许可、技术转让等技术贸易制度,推进神华已有成熟技术形成完整工业解决方案,通过技术交易创造价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项目人员的贡献,要在制度框架内,加强契约约束,使其在职务研究成果中的作用得到合理的界定。对于奖励和处罚的具体形式,探索采取多种方式,一种是对产生效益的科技成果采用直接奖励机制。逐步建立制度和评估标准,对重大项目首次应用进行奖励,对技术许可、技术转让获得的额外利润实施分成。第二种是试点科技项目混合所有制模式。根据项目团队申请,试点以项目为单位的多元股权结构,逐步引入专利技术入股、期权、吸引外部风投或战略投资伙伴等机制。